关于风暴注册

你的位置:风暴注册 > 关于风暴注册 > 你咋还不信中医-8:气场的秘密

你咋还不信中医-8:气场的秘密

发布日期:2024-06-24 16:35    点击次数:116

不可否认,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气场,从而衍生出许多灵异的事件来。这难道也和中医理论有联系吗?

8 气场

 前面几期讲了,只要人活着,就是一个 一个共振复合体 。这个共振能量也是一个人“气场”的来源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场,共振频率相近的人,就会“相见如故”,“一见钟情”(不一定是频率相同,更可能是谐波)。据说正常人的气场半径范围是0.81米,阳气旺的人,气场足,能影响数米远。有的人一出场,会给周围的带来轻松祥和的气氛,说明他的身体共振频率非常和谐,而有的人会给周围人带来紧张与不安。敏感的人会感受到这种气场。我猜想,气场足的人,可能血压会偏高,这样才能将能量传得更远。

气场相同的人聚在一起,这股能量 会大大增强。所以人们需要到教堂中做祈祷,在图书馆里看书效率高,就是因为有学习的氛围,能得到某种能量的夹持。聪明的家长会在家中制造这种气场,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安静下来学习。有的家长,强压住心里的怒火,来安慰孩子,是没有用处的,孩子本能地就感知到了。

有位老外也研究气场,写过一本书,列举了好多生活中关于气场的现象。但没有提到身体的共振频率是气场产生的源头这个原理。

图片

一些伟人、活佛,气场很足,能影响数百米远,甚至自己带有一圈光。活佛通过修行,本身具有良好而充足的共振能量,给一个物件“开光”的时候 ,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共振频率传递到这个物件上,给持有者带来好运。如同磁铁把另一个物体磁化一样。所以开光后,一般会要求用布包好,拿回家后再打开,这样屋子里就充满了活佛 的共振频率。(或许原理是如此)。

图片

不同的物种也有不同的气场,单从心率上就有体现。这主要是由体型决定的,体型越大,心率越慢。大象只有20次/分种,人类是80次/分种,而小狗可达200次/分种,小鼠竞高达500-700次每分钟。小孩子和成人也不一样。心脏一定会寻找一个与机体能共振的频率,因为那样最为省力。

图片

常常听说心脏移植的患者,性情大变,因为这相当于把萨克斯的口嘴,换成了唢呐的口嘴,整个血管的共振状态就改变了。有位老大爷,移植了一个年轻人的心脏后,特别喜欢红色,人也变得活泼起来。由此可以推断,人的精神状态、喜好、是否抑郁,很可能就是由于血管内的共振频率决定的。心情不好的时候,唱唱歌,听听音乐就会好起来,也能说明这个道理。(2023.10.30日,在美国,第二例移植猪心脏的患者死亡了,报道中说是感染,或病毒,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,就是猪的心脏发出的共振频率未必与这个人匹配。这回是真的把唢呐的口嘴安在萨克斯上了,如果真的匹配了,这个人说话是不是会发出猪的叫声呢?)

还有一40岁男性,查体的时候,发现心率慢,每分钟只有40多次,于是建议放一个起博器,把心脏的频率提到至少60次,因为这是“正常值”。自从放了起搏器后,他就变得精神不振,优柔寡断,工作效率下降。而他本来是公司里主管业务的副总,性格开朗,工作热情高,办事果断。后来不得不休假在家。这很可能改变了心脏的频率,也改变了整个身体的共振状态,不协调了,总“踩不到点上”。

所以,针对抑郁症、自闭症的患者,如果能测出其身体的共振状态,加以调整,就很有可能改变其心情。

在《列子》中记载一个“鸥鹭忘机”的故事。有位老渔夫每天在海上打渔,时常 有海鸥,白鹭落在船上相伴,有一天,他想抓几只海鸥和白鹭带回家,当他有了这个想法后,海鸥和白鹭只是在船上方盘旋,不再落下来。好多动物,天生就有看穿人体的气场的本领。

图片

我记得以前在农村的时候,谁家的房梁上有燕子筑巢,就会给这家人带来好运。其实燕子也感觉到这家人的良好气场,充满戾气的人家,燕子哪敢去筑巢呀!

图片

中医是“伪科学”是怎么来的?

有人天生就有望气的本领,我们看山就是山 ,感叹风景秀美 ,而有的人,“观祥云便知 山中有美玉”。我们看云就是云,哇!真漂亮!诸葛亮则是能“看云识天气” ,轻松借东风 。当年鸿门宴之前,范曾远远看到刘邦的部队 ,“沛公军霸上,望之有五色气”, 说明刘邦有帝王之相;此类事情绝非杜撰,不能说我们看不出来,就说这“不科学” 。

有的算命先生 一眼就能知道此人将来是否能成气候 ,他看到的不是形,而是气 。“形而上者谓之道” ,这是“道”的层面 。

不能因为我们看不出来 ,就说这是迷信 ,有的科学家不会摸脉 ,就说这是“伪科学”。“形而下者谓之器”,也就是“术”,所以 科学家们鼓捣的是“学术 ,技术” 。却不是“道”的层面 。

这样,抽丝剥茧地分析下来 ,“中医是伪科学”的论调就水到水到渠成了 。“科学”这把座椅被有些人抢先坐到屁股底下,其他的通通贴上“伪科学”的标签 。

图片

一个人的共振状态,决定了一个人的气场,当然也与健康状态息息相关,再回头看“气滞血瘀”,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。

待续。

山东大学齐鲁医院(青岛)

王光强 2024.3.13

图片

呼吸科医生王光强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